6大面試技巧快速上手:只靠這6步驟快速搞定常見面試問題! 

目錄

面試是邁向下一個職涯階段的必經關卡,但多數人每次都卡在同一個問題— 到底要怎麼高效又有針對性地準備?在這篇文章中,我會用 6 大面試技巧,幫你快速掌握準備重點,精準應對 80% 的常見面試問題,讓你在面試現場更自信、更有底氣。

🚩 面試技巧 ①|研究公司與職位

想像你是一名業務,即將踏入一個全新的市場。你不會什麼準備都不做就走進去隨意推銷,而是會先搞清楚:

  • 對方最強的優勢是什麼?
  • 最近發生了哪些重要事件?
  • 你的產品或服務可以如何切入?

面試也是同樣的道理,只不過這次推銷的產品是你自己。

在面試前,先花時間去了解公司的文化、產品與服務、最新動態外,也要研究你所應徵的職位,會讓你在回答問題時更有針對性,也能展現出你的專業與用心。

研究職位的三步驟

1️⃣ 分析職缺需求

在求職平台中,找到你想要應徵的職位,仔細閱讀職位描述。

通常會包含三個部分:

  • 職位內容
  • 主要職責
  • 任職條件

2️⃣ 找出三大核心要素

從這三個部分中歸納出職位最需要的三項關鍵知識或技能,這通常就是公司心目中「理想人選」的輪廓。

3️⃣ 將經驗與需求對齊

在面試分享經驗時,優先選擇與這三項關鍵知識或技能最相關的案例,並用具體成果支撐,讓面試官直接看到你與職缺的高度匹配度。

ꕤꕤꕤꕤ

🚩 面試技巧 ②|設計自我介紹

自我介紹通常是面試的第一題,也是你打開對話、建立第一印象的黃金機會。比起背稿式的機械回答,更重要的是傳達出自信、真誠和你對這份工作的投入感。

建議控制在 1~3分鐘 之內,重點放在與職位相關的內容,而不是講述人生故事

自我介紹面試技巧,可以回答:

你的專業背景和經驗

你是什麼背景,有哪些工作經驗或技能,能和這個職位對得上。

過去的代表性成果

你曾經如何提升業績、改善流程、完成專案等,讓面試官知道你不只是會做,還能做出成績。

你的個人優勢

分享一個你最自豪的特質或能力,並簡單說明它如何幫助你在工作上表現得更好。

為什麼想應徵這份工作

最後,別忘了:「我會想申請這個職位,是因為…」簡短點出你對這份工作的興趣與投入動機。

⚠️

  • 不必花篇幅講求學過程有多辛苦或冗長的背景故事,重點是把「你和這個職位之間的連結」講清楚,講到位。
  • 保持自然,不要像機器人一樣背稿。
  • 面試官除了聽內容,還會觀察你的氣場與能量,所以眼神交流、語氣和自信同樣重要。

🗣️ 範例回答

您好,我叫 [名字],大學主修 [科系/專業]。畢業後,我進入 [公司名稱] 擔任 [職位],主要負責 [任務/工作範圍]。在這段經歷中,我累積了 [技能1、技能2],也熟悉了 [相關工具或流程]

在這份工作裡,我最有成就感的部分是 [具體案例],例如 [如何解決問題/提升效率/達成成果]。這讓我對 [相關領域]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。

我的優勢是 [特質/能力],例如 [舉例:跨部門溝通、抗壓性、學習新工具]。這讓我能夠很快適應不同的挑戰,並協助團隊更順利完成工作。

因為在過去的工作經驗中,我發現自己對 [領域/技能] 特別有興趣,也希望能在這個方向上有更多發展機會。貴公司在 [產業/產品/文化] 的表現讓我很欣賞,我相信我的經驗能夠為團隊帶來幫助,同時也能在這裡持續成長。

🗣️ 範例回答

您好,我叫[名字] ,我一直對 [領域/特質] 很有興趣,所以選擇就讀 [學位/專業]。畢業後,第一份工作是在 [公司名稱] 擔任 [職位],在那裡我負責 [主要任務/專案],也在主管或團隊的帶領下累積了紮實的基礎經驗。

工作了 [幾年] 之後,我加入了 [公司名稱],希望能加強自己在 [技能/專業領域] 的能力。在這裡我主要參與 [專案/任務],例如 [具體案例],這讓我在 [專業技能] 上有更多發揮。

我希望持續成長並挑戰更多新機會,特別是在 [公司名稱] 這樣的環境裡。我相信自己在 [技能/經驗] 上的背景能為團隊帶來幫助,尤其是我本身對 [公司產品/服務/產業] 有高度興趣,所以當看到這個職缺時,我很快就決定申請,希望能有機會加入團隊。

ꕤꕤꕤꕤ

🚩 面試技巧 ③|用 STAR 法回答行為面試題

面試官常會問一些「有沒有曾經在某種情況下做了什麼……」的問題,來觀察你是否具備該職位需要的行為特質與處理能力,例如:

  • 你是怎麼處理壓力的?
  • 曾經遇過什麼挑戰?你怎麼解決?
  • 有沒有帶領團隊或與他人合作的經驗?

這類問題就是行為面試題,建議用 STAR 法則 準備答案,會讓你的故事更清楚、有邏輯,也能突顯你的實力。

🔎 STAR 是什麼?

STAR 是四個步驟的縮寫:

STAR 步驟核心重點提問引導
S – Situation(情境)描述事情發生的背景與環境發生這件事的背景是什麼?在哪家公司?什麼時間點?
T – Task(任務)說明你在該情境中承擔的責任與挑戰你需要完成什麼?主要任務或挑戰是什麼?
A – Action(行動)詳細描述你採取的具體行動
(建議占 60–80% 篇幅)
你做了哪些事情?為什麼這樣做?如何執行?
R – Result(結果)呈現最終成果與成效,最好有數據或回饋支持結果是什麼?有什麼具體成效、數字或正面回饋?

⚠️

多數人在分享案例時,習慣一開始就講結果和數字,但其實面試官最想知道的是:你為什麼要這麼做,以及你是怎麼做到的。STAR 法可以幫助你完整呈現過程、邏輯和價值。

(圖片來源:Photo by Walls.io on Unsplash

🔎 以下提供STAR簡化版用法

「當我在負責 A 專案時,我必須處理 B 問題。我透過做 C 來解決它,最後讓團隊或個人得到 D 結果。」

🔎 準備 3~5 個故事,對應常見面試題型

為了應對不同類型的問題,建議事先準備 3~5 個真實案例,常見主題包括:

  • 跨部門合作
  • 危機處理與問題解決
  • 自主領導或帶領他人
  • 如何設定並完成目標
  • 面對壓力或失敗的經驗

這些故事不僅能回答行為面試題,也能靈活運用在其他問題中。

一開始可以照著結構練習,久了之後你會發現,自己已經不需要刻意思考「現在講到哪個字母」,而是可以自然地把每個故事講得有邏輯又有重點。

(圖片來源:Photo by Aaron Burden on Unsplash

🗣️ STAR 法範例:

你曾經如何處理團隊中的衝突?

Situation(情境)

我當時在 A 公司擔任行銷專員,負責一項新品上市活動的社群行銷。團隊裡的設計師和業務部對素材方向意見不合,導致進度延誤。

Task(任務)

我的角色是專案窗口,除了要確保行銷計畫如期推進,也需要協調各方意見,讓團隊達成共識,盡快交付素材。

Action(行動)

我先分別與兩方私下溝通,了解各自的立場與擔憂,發現問題關鍵在於:設計師擔心品牌形象受損,而業務則擔心轉換率不佳。我整理雙方需求後,主動召開一場小型工作坊,請大家針對具體數據與案例提出建議。最後,我們達成共識:設計師先提供兩版素材,讓我們透過 A/B test 選出表現較佳的一版。

Result(結果)

最終活動如期上線,選出的廣告素材帶來比預期多出 18% 的點擊率。也因為這次的協調方式,後來這兩部門在合作時更願意提早對焦,減少了溝通摩擦。

ꕤꕤꕤꕤ

🚩 面試技巧 ④|職涯目標與動機

職涯目標與動機是面試官必問的重點,他們想確認你的想法與公司的方向一致,避免因認知落差導致你在短時間內離職。

常見的提問包括:「為什麼想加入這家公司?」以及「你認為自己五年後會在哪裡?」

(圖片來源:Photo by Mark Fletcher-Brown on Unsplash

🔎「為什麼想加入這家公司?」

薪水和升遷機會絕對是你腦海中第一個答案,但面試官想確認的不是這些。

他們真正想知道的是:

∎ 你是否了解這家公司與其他公司的不同之處?

∎ 你對公司和產業的了解有多深?

∎ 你的價值觀與公司是否一致?

可以回答:

你欣賞公司什麼:公司的文化、產品、使命、技術實力、品牌價值等。

你的技能和經驗如何帶來價值:說明你具備哪些能力,能幫助公司解決什麼問題或達成什麼目標。

這份工作對你職涯的意義:可以連結到你的職涯規劃、興趣領域,或是你想發展的專業方向。

🗣️ 範例回答

  • 公司價值為核心

我一直很欣賞貴公司在 [文化、產品、使命、技術實力、品牌價值] 發展上的努力,這與我的價值觀非常契合。我在過去的專案管理經驗中,累積了 [能力一] 和 [能力二],相信能在貴公司的[領域]中發揮價值。

  • 職涯契合度為切入

這個職位讓我有機會結合我在 [能力一] 和 [能力二]方面的專長,去完成有挑戰性的任務,這正是我最期待能發揮的地方。

我非常喜歡 [與工作相關的任務],但我上一份工作比較少接觸到這方面。在仔細閱讀職缺說明後,我認為這個職位非常符合我的期待。

🔎「你認為自己五年後會在哪裡?」

一道經典面試題,其實無論是面試官還是面試者都明白,沒有人能精準預測五年後的職涯走向。

這題的重點並不是要你保證「我會一直留在這家公司」,而是觀察你是否有職涯方向、持續成長的動力,以及與公司發展的契合度。

可以回答:

專業發展與技能累積

思考這個職位的專業領域,以及需要幾年時間才能達到專家水平的技能。

行業內的影響力與成就

提到你希望獲得的專業證書、行業獎項,或能夠帶領團隊的機會。

與公司發展的連結

將你的規劃與公司的方向結合,展現你對企業長期發展的認同感。

🗣️ 範例回答

未來五年,我希望自己能在 [領域] 持續深化專業知識,加強 [能力]。同時,我希望有機會承擔更多戰略與管理責任,帶領團隊推動 [專案、成就],創造價值。

ꕤꕤꕤꕤ

🚩 面試技巧 ⑤|自我剖析

常見的自我剖析類面試題,例如:「你的優缺點是什麼?」

這題的重點,不是隨便說幾句,而是讓面試官相信你所說的是真的,並且與職位需求有關。

🔎 回答優點:別自己說,讓別人替你背書

直接說「我有很好的溝通能力」、「我適應力強」雖然聽起來不錯,但如果只是自己說,說服力有限。更有影響力的方式是:

第三方觀點開頭

這樣聽起來就像有人替你背書,而不是自我誇讚。

「我最常聽到同事和朋友說我的優點是……」

用故事支撐

分享一個能凸顯這個優點的真實經驗,讓面試官透過情境感受到你的特質。

(圖片來源:Photo by Christopher Paul High on Unsplash

🔎 回答缺點:真誠+改善行動

很多人在回答缺點時,會選擇一些看似負面、實際上卻想包裝成優點的說法,例如:「我太注重細節」、「我工作太認真」或「我是完美主義者」。

雖然出發點是想讓缺點聽起來不那麼糟,但對有經驗的 HR 和面試官來說,這些早就是聽膩的標準答案,反而顯得不夠真誠。

更好的做法是:

用正面語氣引入

「我正在努力改善的部分是……」

說明具體改善方式

「我透過 X 方法來提升這方面的能力,並已經在 Y 場景中有明顯進步。」

⚠️ 

千萬不要把應徵職位的核心技能當成你的缺點。

在面試技巧①中提到的「三項關鍵知識或技能」,如果出現在缺點裡,很可能直接讓你出局。

ꕤꕤꕤꕤ

🚩 面試技巧 ⑥|反問問題展現思考與企圖心

「你有什麼想了解的嗎?」

當面試進入尾聲,面試官一定會問的問題。

這不只是禮貌性的提問,更是你展現積極度、也重新審視這份工作的關鍵時刻。

在這個環節,你可以進一步確認這個職位是否符合你的期待、價值觀與發展目標。

(圖片來源:Photo by Agence Olloweb on Unsplash

你可以這樣問:


✅ 了解公司對這個角色的期待,也能讓你思考自己是否想走上這條路。

「請問這個職位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?」

✅ 提前了解績效標準,避免雙方預期落差。

「通常你們會怎麼評估這個職位的表現?」

✅ 有助於你判斷是組織擴編、晉升機會,還是高離職率導致的職缺空缺。

「為什麼會有這個職缺出現呢?是新開的,還是原本有人在做?」

✅ 可以了解自己的匹配程度,甚至有機會即場補充說明。

「對你來說,這個職位最理想的候選人會具備哪些特質?」

根據「你現在在意的事」來設計問題:

 如果你重視生活與工作平衡,可以問:

「團隊平常的工作節奏大概是怎麼樣的?」

 如果你處在想快速成長的階段,可以問:

「擔任這個角色通常會有哪些學習資源或內部發展機會?」

記得,好的提問不是為了表現,而是為了確認你未來是否能在這個職位中獲得你需要的,把主導權握在自己手中。

ꕤꕤꕤꕤ

面試技巧心法:面試是一場對話,也是雙向選擇

(圖片來源:Photo by Prateek Katyal on Unsplash

面試不需要準備到面面俱到,但一定要抓住重點。從自我介紹、STAR 法回答行為面試題、到清楚表達動機、個人剖析,再到反問面試官的問題,這些都是能讓你在短時間內展現專業與誠意的核心面試技巧。

同時也別忘了,面試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。你不只是被考核的一方,你也在透過對話去了解公司。

過程中,你可能會發現一些讓你「警鈴大作」的跡象,例如:面試官用威權方式測試你抗壓,這很可能暗示未來的主管管理方式。

這時候,你要思考的不是「我剛剛有沒有應對好」,而是「我真的想在這樣的環境工作嗎?」

真正重視人才的公司,會在招募過程中展現尊重與真誠;而你,也可以透過反問問題來確認雙方是否契合。

記住,面試官不期待你完美無缺,他們更想看到你的真誠、專業,以及能否在團隊裡長久發揮。只要有系統地準備這些關鍵內容,並清楚自己在乎什麼,你就能更自信、更有效率地應對大部分的面試問題。

更多精選文章